答:症状:危害肉质根,田间和贮藏期均可发生,生育期发病,植株地上部变黄萎蔫,病根初呈湿腐状病斑,扩大后形状不变,肉质根组织软化,腐烂,有臭味。
发生特点:病原细菌在病根组织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,或在未腐熟的土杂肥内存活越冬。寄主广泛,南方因终年有活体寄主生存,越冬期不明显,可借地下害虫灌水及雨水溅射传播。雨水多或高温湿闷、地下害虫为害重的田块发病重。
防治方法:(1)无病地栽植,或与葱蒜类蔬菜及水稻进行3年轮作。
(2)深翻晒土或灌水浸田一段时间后再整地,增施石灰每亩100-150千克消毒,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,高畦种植。
(3)及时防治地下虫,推广除草剂,避免田间作业认为制造伤口。
(4)雨后及时排水,发现病株及时挖除,并在病穴上撒上石灰或淋灌药液。
(5)发病初期喷施14%络氨铜水剂400倍液、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、70%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-1000倍液、50%唬胶肥酸铜(DT)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每10天喷1次,连续喷洒2-3次。
(6)收、贮时注意避免伤口,控制库内温度。